廿载相逢•征文选登(8)| 依依东望

依依东望

应孙老师的邀请,记录对华新的回忆。

回忆本身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此时此地发生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瞬间,而回忆则是通过未来更先进更多元的工具与视角,解构这些瞬间并在重构的过程中赋予其意义。

相较于未来的广袤天地而言,初中阶段能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有限。对于无限问题的解决,诀窍在于思维方式的构建,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有限问题,搜集众人的应对方案,也就是多听前行者的回忆,结合自身情况逐个尝试则更为高效。

曾与孙老师探讨,怎样才能鼓励同学们能够有梦想、有追求、树立目标、珍惜时间、不胡思乱想、不沉迷手机、拒绝早恋等。其实我们不难分析出,在这些温暖的期待与具体的要求之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是“学习”,以上种种皆是由此衍生出的子命题。

回到“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上,每个人一定有每个人的答案。于自己而言,将长期远大的目标拆解到当下,便成为一个极其鲜明的目标,就是考上华附。这个目标,是自己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规划,同时也是自己对自我的期待。

可能恰巧这也是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对你我的期待,但是我们要明白:首先能将自己的未来发展结合在社会的规则框架当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本事;其次我们要优先建立和满足的永远是自己的路径和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必须先对自己负责,如果同时也对其他人或方面负责了,那么就是一个更好的结果,既减少了阻力也增加了助力,进而大幅提高成功的概率。

现在“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理清楚了,自然来到了“如何学习”上面,或者我们更直白地说“如何应试”。相信会有不少学长学姐会回来给你们分享学习方法,也相信你们都有自己对各科各目的理解与其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如果你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方法论和体系,且在实践里取得理想中的优异的分数结果,那么毫无疑问地坚持下去即可。

实践获得正向反馈,然后加速自己的迭代过程,是认知系统进化最理想的情境;也就是路走顺了,可以尽情享受一分努力十分收获带来的愉悦。但在这里主要还是想谈对于那些十分努力一分收获的同学面对的困境,明明很努力了却看不到结果,慢慢地心气就耗尽了,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在学校应付老师,在家里应付父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艰难地应付自己。

在人生尚浅之时,遇到阻挡自己前进的铜墙铁壁,会因无法穿过而沮丧;在资历渐深之后,发现这铜墙铁壁根本无法也不必穿越,但完全可以“跃过去”或者“钻过去”。不同维度的视角带来了不同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便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对于“跃过去”,本质上便是在低维度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从高维度看的话就成了一个简单问题,或者问题本身就消失了。在近代人们为了实现更快地移动,用精密的选种技术一代一代培育跑得更快的马,直到发明汽车;在现代科研团队探索生命的奥秘平均每年能解析几种蛋白质结构,直到DeepMind用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一次解析出全部的2.2亿种人类已知蛋白。

所以降维打击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采取这种方式对一些特别的科目比如英语与语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英语目前的应试水平是大部分人不能完全看懂整张试卷,假设是能够以母语者的视角来看待,你只会感谢英语这个科目的存在。具体来说,直接打破自己在初中英语的水平的局限,在词汇上直接去背考研、雅思或托福,看一部英语原版剧三遍,以及看一本英语原版书三遍,此后随兴趣拓展,这样从初一到高三英语只会是一直接近满分。

对于语文来说,所有人都能看懂但是大部分人并不能完全理解。相较于英语的“看懂”的能力要求,语文更要求的是“理解”。理解水平本质上来说就是你对一件事情的观点与视角,理解水平的高低就是观点是否多元、辩证,视角是否丰富、全面。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比较可行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相较于小说、散文里面一些动人桥段和优美表达,阅读时事评论、政治评论特别是文学评论是我们知道“原来还可以这么想,这么看”以及积累观点与视角最为有效的方式。

杂志和严肃文学作品是最好的切入点,中国的杂志和现代西方的严肃文学作品,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和诺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悲伤与理智》。这里埋下一个火种,相信有水平且有行动的同学自己会基于这个去拓展开,不拘泥于课内推荐的这些所谓的经典书籍,从而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去提高自己的认知面和将各种大师的观点视角内化为自己观察人性与世界的能力。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绝对升维的认知以及绝对厚度的积累之下,各种技巧根本不值一提;反过来,在语文和英文这种真实水平决定上限的科目面前,如果仅有技巧而无认知和积累,基本上也就是属于空中楼阁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除了真实水平决定上限的科目,亦存在更多的努力程度决定下限的科目,比如初中阶段除语数英之外的全部科目。

以历史为例,即便通晓人类上下五千年也并不能让你拿很高的分数,它就是考察没什么作用的具体时间点和某件历史事件发生在课本里面定义的具体意义,其它科目同理。出题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在课本的某个段落提取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索引出一系列的材料,组合后形成题目返回来考察你对课本的字句是否熟悉。

如果你已经拥有这个出题者的上帝视角,便很容易知道如何应对。看到每一道题都能猜到或者能知道出题者是看着课本的哪一页哪一段把这题构造出来,自然而然也知道要考什么要答什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具备这个视角就必须要明白,材料和表象是不断变化的,基础和本质是必然回归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开纷繁的题目,耐心地回归课本,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做到极致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将所有课本从封面到尾页每一个字包括编者姓名、出版社信息、编码页码每一个能读出来的字符都读一遍,也不需要刻意记忆,每个月一遍即可。所有的裂痕都会在你忽略的地方崩坏,所以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一个字都不放过,百密无疏。那么在关键时候你的眼前就会不断映现对应的基础知识点那栩栩如生的文字与图画,答题成了拿着课本与老师友好交流的过程,想失误都比较困难。

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最“笨”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这种相互比较下限的领域只要把能做到的做细心、做好,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人,根本不需要任何天赋与才华。而有一个特别的科目就是数学,它可上可下可易可难,幸运的是你们有孙老师,根据自己的天资禀赋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可。

综合来说对比着看,在比上限的赛场,就要跃过去,降维打击;在比下限的赛场,就要钻过去,筑牢基础。无论是跃还是钻,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峰,更没有我们出不来的谷,对未来有期待,对自己有信心,总能过去。

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者删除,所以我们以最本质、最基础的、无法改变的条件作为出发点。在推演过程重要的是有足够强的逻辑关系和足够少的假设估计,不要随意参照同类方案或者现有经验,要尊重客观推演的结果,因此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需要辩证地、批判地去看。以上的思考已经非常接近本质,笨的人看不懂,聪明的人直接用,智慧的人会将我的思路与逻辑拆解开找到最核心的部分谨慎地吸收并化为己用。

既然是回忆,那么也可以谈些更远的想法。我们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期望,在现阶段的话社会期望的产生来源主要便是这种教育制度下产生的应试教育,即分数决定了话语权和选择权。在不同阶段决定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因素会发生变化,未来分数可能不再重要,即目前你们面临的只是人生众多的关卡之一,甚至是最简单的关卡。 

无论重要与否,在这样好的、低试错成本的机会下锻炼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培养构建解决困难的方法的思维方式,为未来更难的关卡打下坚实基础,在我看来比分数本身更具有价值。强者恒强,你现在能够在题海中游刃有余,披荆斩棘,未来你在人海中大概率也能神挡杀神,所向披靡,最终能够获得你想获得的,拥有你想拥有的,击败你想击败的,守护你想守护的,获得真正的自由。

华新的时光,会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让我们立志思考与记述,让我们接受去昧与启蒙,让我们涉猎于哲艺与文史,让我们成长于共进与阅读,让我们眺望天宇与星寰,让我们俯瞰苍巅与大地,让我们能激切于探索所有可能性破除所有确定性,让我们兴奋于从命运既定的道路突围,让我们能够用思想与行动构建属于自己的时代!

愿珍惜华新这样难再的际遇,愿珍惜华新这三年难再的时光,愿你们都能成为华新的、自己的骄傲。

 

文字:2013届校友宋奕良  

校对:何文颖 韩佩玲 孔艳麟

排版:邹晶晶

审核:吴树华

 

创建时间:2022-11-22
浏览量:0